越来越让人失望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难在短时间拉开很大的距离,但随着时间跨度的拉长,即便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两个人,最终变成了难以逾越的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这样的例子在你我身边随处可见。两个出生家庭差不多,成长背景差不多,读的学校也一样的人,即便是进入同一个单位。几年之后,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一条无形的鸿沟,变成两个不同层次和生活状态的人。甚至维系彼此关系的那些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缺乏连接的力度…
陈年的老友会随着时间和节奏的不同而逐渐凋零,这种凋零并不是指死去,而是在你的世界中逐渐消失。所有的赞誉和批评,终究都是过眼云烟。我们就如同行进在广场上擦肩而过的人,也许会面带微笑点头示意,也许会不屑的眼神,也许会莫名的怒目以对,总而言之,这一切都只存在于一瞬间。有些人会因为别人一瞬间的和颜悦色而兴奋异常,也会因为别人莫名的怒目以对而愤恨不已,甚至会为某个一闪而过的眼神而耿耿于怀。很显然,别人的一举一动牵引了你的喜怒哀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这一瞬间,对方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控制了你。任何一种双边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平衡的呢?就在你试图向别人证明你是对的那一刻!
一个人在广场上高声叫喊着1+1=3,人们只会摇摇头为他感到悲哀,而不会去跟他争辩并试图说服他。更不会因为无法说服他而愤恨不已,对吗?为什么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你就会无比的恨他?为什么在某种关系中,对方没有顺从你的意志,没有满足你的诉求,你就会无比的恨对方?去读《A466: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为什么会恨你!》所阐述的原理,以及应对方式。
有人总结说,西方文明思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亚和南亚文明思考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东亚文明思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论述汗牛充栋,所有关注的重点都停留在人与人的那点伦理关系上。因为农耕文明土地与人口的根本性矛盾,引发了人与地的冲突延绵不绝。最终造成人生存空间的内卷异常严重。所以,一切生存问题最终都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因为这样的主色调决定了这个群体最关注的问题,以及这个群体中的先贤们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在关注工具的锻造和改进。人与神的关系本质上是在关注共同体组织方式的提升。宗教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然而,能够把个体组织起来的东西是所有个体都需要的指引和安慰。恰恰是这种确定性的指引和安慰成了将个体凝聚起来的共识——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共同体中具有牵引力的共识。人与神的关系本质上是这样的:神是人的共同诉求的抽象表达,如果神缺乏受众,即便以某种方式存在也无法感知。对人而言,它就不存在。如果它能够以某种形式被人所感知并与之互动,那么这种神会受制于人的行为和诉求所控制。因此,归根结底,一切关系最终还是变成了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生命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人只是生命体结构的载体。如果不理解这一段,去温习《结构学概论》和《结构学自序!》
诚如现实生活中所呈现的那样:最底层的人专注于具体的技能,这些技能本质上都是围绕如何锻造工具、利用工具和改进工具而展开。你所解决的任何问题本质上都是在锻造或者使用某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工具。中间层级就不仅仅是在利用工具,也负责搭建组织。所有的组织要能如臂使指的运转起来都依赖于某种牵引力。不管是用奖惩的方式,还是用洗脑的方式,归根结底都是所有人在某个层面形成了一种共识。这种共识让所有人都相信按照这种规则行动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虽然回报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恰是自己渴望的。我们之前就提到过,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将人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形式。如果说中间层级研究的是观念和组织,那最上层的人所关注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教育、选拔和使用人!看见没有,大领导最关心的不是业务,甚至不是组织,而是关键岗位上的人。对人的选拔、使用和驾驭才是最上层最关心的事。
明白了以上这些东西,我们才引出今天真正的主题——我相信有一则留言表达了许多人的心生,并且很有代表性:你的文章越来越让人失望了,感觉你最近一直在写一些男人与女人之间的那点破事,其实我不需要知道这个东西多深,我需要你阐述政治相关的运行逻辑。(我凭记忆写的,大概是这样说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不能乱。为什么不能乱呢?顺序乱了就是骗子——不骗别人就骗自己。要理解这一点,可以先复习《关注自身,才能解决问题!》。在所有基于人所构建的共同体中,家庭是最小的共同体,家庭的构建、破裂、维系所呈现出来的一切,恰恰是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外显的特征。在这个最小共同体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包含了生命体的生存竞争与合作,交换与掠夺,控制与反控制,构建幻境进行欺骗以及形成自欺欺人的自我遮蔽。不管是正向叠加形成枝繁叶茂的幸福美满,还是反向叠加造成恶性循环的相互撕扯。归根结底,男人和女人构建成的最小共同体是最小的生存结构的模型,包含了生命体之间最基础的各种关系和最原始的驱动力。后续的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模型,在更大的时空范围,更庞大的群体规模,以及更复杂的连接密度上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
如果最基础的模型都没有搞明白,随着规模、范围和复杂度的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相互联动的一切,就更加无法洞察其运动的轨迹和将要形成的趋势。也就无法做出判断和决策。读过《A294:一个执行多年的政策即将改变,它会创造一波机会!》和《国资委的文件证实了A294的判断!》就能明白为什么觉悟社中给出的2021年的第一个标的能够有这么大的爆发力了。事实上,同类标的的业绩都一向很好,只是你在公开信息上看不出来,哪怕你能读懂财报,也未必能发现端倪。只有那个形成的政策把闸门放开,把封印撕掉,它真正的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并被资本市场所看见!从我最初在觉悟社中叫满一年的人拿标的,到现在已经翻了3倍多了,我们乐观的预估最高能释放出5倍的增长。然而,《A294:一个执行多年的政策即将改变,它会创造一波机会!》是在下注之前就写出来发在这里了。有些人读了,但没读懂,骂骂咧咧的走开了。我有一些专业人士的朋友看一眼就明白了。因为A294阐述的是对新政策会产生的预判。只要这种政策形成,接下来就会让那些被政策束缚住的优质标的受益。至于能受益多少就不能靠猜了,就需要去读报表,算利润,做对标的评估模型。这些都是专业的细活,普通人干不了,但政策落地之后趋势是不变的,阻力点你算不出来关系不大。
关于政策的预判,这里多说一句。在大半年之前的《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中预言了房地产保障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分离,以及工商业用地会改变许可被用于住宅用地,而且开发商会进一步国进民退。昨天正式公布形成政策文件了(国办发【2021年】22号文件)。
本来什么都不想写了,因为今晚训练超负荷,我的肱二头肌太紧张抬手就痛,打不了字。但是,每晚睡觉前的输出已经建成两年了,许多事就如同出轨和家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任何半推半就的放水行为,最终都会以一泻千里收场。所以,我还是咬牙瞎扯一篇出来发出去吧。别破这个例,否则任何一次偷懒都会情有可原。许多目标和计划之所以虎头蛇尾,大多是源于某次情有可原的自我放水行为,然后例外就越来越多,最后不了了之…
对了,《A466: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为什么会恨你!》内容很干,但标题没起好,非常值得一读!所以说,有个好名字很重要,人也一样。如果我生了儿子,我就用孙中山的名号来给他起名,一出生就在海峡两岸同时拥有两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以后上学的时候他的同学会给他起外号叫国父。哈哈哈…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